中藥材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及快速定量檢測方案--8min準確定量
一、赭曲霉毒素概述
赭曲霉毒素主要包括赭曲霉毒素A、赭曲霉毒素B、赭曲霉毒素C等結構相類似的化合物,其中OTA分布最廣泛且毒性也最大,而且在農作物中污染程度最高。經研究發(fā)現,OTA熱穩(wěn)定性強,通過烘焙、蒸煮等加工過程處理后只能破壞一部分,總含量僅降低20%。
赭曲霉毒素A普遍存在于谷物及制品、牛奶、咖啡、香料、酒類和中草藥及其制劑中,可導致人類及動物體內毒素的蓄積。赭曲霉毒素A具有很強的肝臟毒性和腎臟毒性,并會使動物致畸、致突變和致癌作用。在已發(fā)現的真菌毒素家族中,根據其重要性及危害性排序,OTA被認為是僅次于黃曲霉毒素而列第2位。
二、 中藥材中赭曲霉毒素的限量標準
目前,國內外暫無中藥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標準。
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提議赭曲霉毒素A在小麥、大麥、黑麥及其它們的制品中不得超過5μg/kg。
歐盟規(guī)定速溶咖啡中限度為6μg/kg,燒制咖啡中限度為3μg/kg,干果中限度為2μg/kg,干無花果中限度為8μg/kg。
德國規(guī)定咖啡及其制品中限度為5μg/kg。
目前我國規(guī)定谷類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標準為5μg/kg。據此,認為可參照食品標準規(guī)定中藥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為不得過5μg/kg。
三、各國學者對赭曲霉毒素的研究案例
最早報道藥用植物中赭曲霉毒素A(OTA)污染的是克羅地亞學者,在他們調查的62個藥用植物及11個草藥茶樣品中,有11個藥用植物樣品污染了黃曲霉毒素,對這11個陽性樣品進行黃曲霉毒素,OT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檢測時發(fā)現其中有一個樣品污染了OTA。
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在《真菌生物學》雜志上發(fā)表了有關該研究的詳細報告。他們對30多種常用于民間偏方中的植物樣品進行了分析,31%的植物樣品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霉菌毒素。19%的樣品會產生致肝癌的化合物“黃曲霉素”。還有12%的樣品會產生導致腎功能衰竭和肝臟損壞的化合物“赭曲霉素A”。研究人員還發(fā)現,受污染最嚴重的草藥分別是甘草(Licorice root)、罌粟(Opium poppy)和一種名為Indian rennet的植物。
尼日利亞學者調查藥用植物及其產品儲藏期真菌毒素產生情況,發(fā)現OTA會隨著儲藏時間增加而增加,說明藥材儲存不當對人類健康危害大。
中藥材在種植、加工、運輸、存儲等過程中容易污染多種真菌毒素,嚴重影響其質量和藥效。而且不同種類。不同基質、不同藥用部位中藥材中殘留水平存在較大差異,增加了真菌毒素檢測難度。因此結合相應的檢測技術,建立中藥材及其產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靈敏、準確、快速、高效的檢測方法顯得十分重要。
四、南京微測生物中藥材中赭曲霉毒素A快速定量檢測方案--8min準確定量
南京微測生物基于熒光定量FPOCT技術平臺,推出了赭曲霉毒素A熒光定量快速檢測系統(tǒng),包含赭曲霉毒素A檢測儀和赭曲霉毒素A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,可在8min快速準確定量的檢測出中藥材中赭曲霉毒素A的殘留含量,樣品前處理簡單,檢測操作簡便,結果準確可靠且可現場打印,準確性符合HPLC法的檢測結果,適用于各類中藥材加工企業(yè)、第三方檢測機構及政府監(jiān)管部門。
4.1.赭曲霉毒素A熒光定量快速檢測系統(tǒng)性能參數
4.2.樣品前處理過程
1、粉碎(中藥材樣品粉碎處理、稱量);
2、振蕩提取(5min);
3、離心(2min);
4.3.檢測操作過程
1、稀釋;
2、加樣反應(8min);
3、讀數,打印檢測報告;
4.4.結果判讀和輸出
采用便攜式赭曲霉毒素A檢測儀進行讀數,使得檢測結果更加準確、客觀,避免人為的誤判。
檢測結果將呈現于熒光讀數儀液晶顯示屏上,同時可按打印鍵打印獲得紙質的檢測報告,另外,開通儀器的WIFI數據上傳功能后,檢測相關數據信息將自動上傳至“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云平臺”,便于溯源及質量管理。
4.5.南京微測生物真菌毒素系列熒光定量檢測試紙條產品優(yōu)點